針灸銅人是中國古代醫學家王惟一在北宋天圣年間(公元1026年)設計并制造的一種用于針灸教學和考核的銅制人體模型。這種模型以其形象直觀、功能實用而著稱,是針灸教育的重要工具。
針灸銅人由青銅澆鑄而成,體表刻有經絡和腧穴名稱,胸腹腔內鑄有臟器,中空結構便于操作。銅人的高度與正常成年人相近,通常為五尺三寸(約1.73米),并且可以拆卸組合,方便使用。銅人表面標有354個穴位,所有穴位都鑿穿小孔,以便于針刺練習。
針灸銅人不僅在北宋時期被廣泛使用,明清兩代也繼續制作,并對經絡腧穴的直觀教學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明代,楊繼洲的《針灸大成》中就匯集了歷代針灸學說,并參考了天圣針灸銅人的設計。
此外,針灸銅人還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它不僅是針灸技術傳承的重要載體,也是中醫藥文化的象征。例如,乾隆帝曾為褒獎編纂《醫宗金鑒》的有功之臣,于乾隆九年(1744年)御制了一尊針灸銅人,作為中醫藥文化的珍貴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