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復蘇針對各種原因引起突發性心搏、呼吸驟停的病患必須緊急進行的必不可少的搶救措施。目前關于如何提高心肺復蘇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是急診科醫務人員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心肺復蘇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指當任何原因引起呼吸終止及心跳驟停時,使用人工呼吸及心臟按壓在體外所實施的基本急救操作和措施%心肺復蘇是一個連貫系統的急救技術,各個環節應緊密結合不間斷地進行。隨著急診醫學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的CPR處理方法不斷更新,對心肺復蘇的不斷探索,將對心肺復蘇的革新產生重大影響。心肺復蘇在2010年已由ABC程序調整為CAB程序,即搶救順序變為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具體方法是以左手掌根部S于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處,右手掌重疊于左手背上,肘關節伸直,借助身體之力向下按,使胸骨下陷3~4 cmw。2000年的心肺復蘇指南中將胸外按壓比例(C/V)調整為15:2,隨著研究的深人,2005年的心肺復蘇指南中將此比例調整為30:2,并明確了胸外心臟按壓的頻率為100次/min的頻率。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肺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議先進行胸外按壓,會鼓勵更多施救者立即幵始實施心肺復蘇,可以提高存活率。胸外按慶速率:每分鐘至少100次,胸外按壓幅度成人胸竹按下至少5 cm。按壓速率至少為每分鐘100次;嬰兒和兒童的按汛幅度至少為胸部前后徑的1/3(嬰兒大約為4 cm,兒童大約為5 cm);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冋彈;盡可能減少胸外按壓的中斷;避免過度通氣。
開放氣道
普通急救者(Jay Rescuer)均使用仰頭提額法(Head tilt-Chin lift)開放氣道,而專業急救者(Health Care Provider)對于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在使用推舉下頜法無效時亦應改用仰頭提刻法。
人工呼吸
院前急救時,第一目擊者一旦確定患者意識喪失,若無呼吸,立即進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可采用口對面罩吹氣或普及使用口咽吹氣管或簡易呼吸器加壓、加氧等。除了 口對口人工呼吸外,面罩-氣撣通氣、氣管插管在院前急救中對心搏呼吸驟停患者也是重要的方法,尤其氣管插管紿氧的方法優越于面畢氣嚢給氧方法。氣管插管可保證通氣和吸人高濃度氧,便于吸痰和搬運轉送,在靜脈無法給藥時還可作為一種給藥途徑,可準確控制潮氣量,并保證行內容物、血液及口腔粘液不誤吸人肺部。